人口老化來臨 銀髮族追求安養生活
記者:鄭和明 李興邦     台北     報導 
 

你有沒有發現走在路上,身邊經過的老年人越來越多?這是因為台灣的生育率下降,也因此銀髮族的安養問題,越顯得迫切,只是整個社會的福利政策醫療體系卻不一定能配合,不少老人得自掏腰包住安養中心,規劃老年生活,今天的「再造新台灣」專題報導,就要帶您來正視台灣人口老化,這項新課題。 

他是演藝圈的老前輩,大家都叫他陶姑媽。資深藝人陶姑媽︰「我原來是住木柵公營的,公家的老人院,後來他這兒成立我來看一下,覺得當然比那邊好多了。」 

陶姑媽現在住的安養院被稱做是五星級的安養中心,每月自付1萬7千元,可以享受各種何休閒設施,還有學習課程,有時候跟牌搭子打打麻將,動動腦也排遣寂寞。資深藝人陶姑媽︰「我們這15坪,他那兒(公家的)只有6坪,以後老人是愈來愈多,究竟是還有老本的人也比較少了,(如果)公家的,能做成這個樣子,我覺得就很好了。」
 
高齡化社會來臨,像陶姑媽一樣有這樣需要的老人愈來愈多,除了自我規劃,也需要國民年金,社會安全,醫療體系同時配合。研考會副主委陳俊麟︰「包含在老人照養,包含在醫療照顧,還有社會福利各方面,其實在中央都需要特定的部會來整合,包含資源配置,包含在政策擬定這方面的工作。」 

邁向年長,是人生必經之路,民間如雨後春筍出現的安養中心,是自發的力量,整合衛生署內政部等相關福利業務,更是政府組織再造,必須正視的課題。


新聞評論*林佳霖


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慢性病盛行率逐漸上升,加上心理部分(如退休症候群、失去安全感、喪偶、子女等),財力部分(沒有固定收入、必須仰賴兒女或政府機構等),靈魂部分(需要有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信仰),對於老人的關懷也是需要加倍重視。

舉例來說就歐洲國家,丹麥、瑞典、芬蘭、及荷蘭等國的個人主義取向較明顯,只有10%~18%的受訪者認為子女應與父母同居照料失能父母,義大利、愛爾蘭、以及其他西歐諸國居次,最高的是希臘、西班牙、及葡萄牙三國,同居照顧意願達70%以上。

資料同時顯示,社會民主主義福利體制國家傾向於將養老費用的主要統籌支付責任歸諸政府,而地中海國家則把責任歸諸子女與政府。但就荷蘭來說: 完善的醫療體系政府有專屬的醫療團隊長期照顧老人,退休後無後顧之憂,定期安排子女團聚溫馨活動,固定排遣健康運動,老人的飲食關懷等。

這是台灣應該學習的,西方國家的完善老人福利系統,造就每個人在年輕時努力打拼,不必擔心老了之後的問題。這樣國民生產力不也會提升嗎?反觀台灣,在課本中學到的道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又有多少的人,以這樣的觀念落實這些的福利制度呢?

而這樣的觀念,我認為從每個人小時候就要培養了,生活在富足中的台灣小朋友,總是不清楚世界上有多少需要幫忙的人,老師在課堂上總是教育要關懷需要關懷的人,其實最需要幫助的人,往往就是身邊的人,「把愛傳出去」、「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樣的觀念應該先從本身自己家裡做起,懂的愛自己的家人,才懂的愛社會上更多需要幫忙的年邁老人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am5 的頭像
    Team5

    About our life...

    Team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