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安村「嘸尪」? 曾有半數守寡
記者(吳淑君/宜蘭縣報導)
宜蘭縣大同鄉茂安村有寡婦村之稱,全村七十多戶,最多時有一半婦女守寡,現在還有十七戶,是宜蘭守寡比例最高的村落。
村中婦女守寡多,有人怪罪與茂安村的發音和「嘸尪」村相似;另有一說,指村中活動中心前的青楓樹長得高大茂盛,但它是寡婦種的,所以寡婦特多。村長陳有為說,村中男人早逝,村民相信是宿命,該來的誰也逃不過,大家看得很開。
大同鄉長陳傑麟說,十多年前公所做社會福利救助調查時,發現茂安村需要幫助的守寡婦人特別多,為找出村裡男性早死的原因,鄉公所調查發現男丁早逝以意外死亡居多,推測與村民多從事危險的「蜘蛛人」等攀高行業有關。
陳有為表示,茂安村只有七十多戶、三百多人,守寡的村民最多的時候超過一半,還有父子兩代都沒活過四十歲,婆媳一起守寡。現在情形雖改善,仍有超過兩成十七戶守寡,寡婦村之名不脛而走。
有人認為是村名取得不好,以前叫留茂安村,台語諧音如同「留嘸尪」村,改為茂安村後,又如同「嘸尪村」更慘;也有人指活動中心旁的青楓樹作怪,因這棵樹是寡婦種的,青楓長得高大茂盛,是寡婦增長的原因。
鄉長陳傑麟說,茂安村的前身留茂巷以前被笑是「流氓巷」,很難聽,取茂安有茂盛平安之意,不要把它想成留嘸尪、無尪,至於青楓是茂安村最老的樹,也是該村的地標,不要隨意穿鑿附會。
他表示,村中寡婦多,但她們堅持不改嫁,種菜、做工撫養孩子,對家庭付出讓人很感動,他曾想在村裡建貞節牌坊,但牌坊是漢人文物,不適合原住民才做罷。
陳有為指出,被稱為寡婦村,男人心裡難免有陰影,有幾戶嚇得搬走,但多數都看開了。村民陳秀梅的婆婆也早年守寡,問她「會不會怕自己和婆婆一樣?」她說「該發生的就發生,不會想那麼多!」 大同鄉公所清潔隊長石惠貞對寡婦村的說法很不以為然,認為應該換個角度看茂安這些寡婦,她們辛苦撫養孩子,堅強母性更值得尊敬,不應再投以異樣眼光。
小檔案》茂安村名 源自泰雅族語位於大同鄉後山的茂安村村民多為泰雅族,用泰雅族語發音,原地名的音近似「瑠茂」,有採收、豐收的意思;日據時代取其音,稱這裡是瑠茂安社。光復後叫留茂巷屬四季村,因諧音同「流氓巷」,地方要求改名,七十九年三月改為留茂安村,後改為茂安村。有人把泰雅族語的村名和台語「留嘸尪」,「嘸尪」產生聯想,平添寡婦村的傳奇色彩。
評論*陳聖翔
因為這次採訪主題,我去了宜蘭縣大同鄉,在其中一位受訪者的談話中,意外得知這篇聯合報對茂安村的報導。
到了當地的一間教堂,牧師詢問了我們的來意後,接受了我們的採訪,,原本許多居民以為我們又是聯合報派來的,所以保持戒心;當時並不知道才不久前, 聯合報的記者曾到當地採訪寫了這篇報導。
牧師氣憤地說,記者以當地學校面臨裁校的命運為由,邀請村長和當地婦女到活動中心進行採訪。但記者卻技巧性的詢問茂安村的過去,挖起舊傷疤,並在報導中以 "劉茂安"的村名,取台語諧音”留嘸尪”,將該村上冠上寡婦村的名號,對當地婦女無疑造成二度傷害。
此篇報導的內文多引述當地人說的話,只有第一、二、五段和本文最後三句為記者所寫,當地根本沒人想過”茂安”能和台語的”嘸尪”產生諧音;在主觀認知的內容前加上”有人認為”、 ”有人怪罪”…-這樣的書寫方式似乎逃避責任,甚至為了迎合標題,將受訪者的談話內容斷章取義,企圖引導讀者相信這部落的”傳奇”,更為諷刺的是,那只是改記者一時想出的文字”創意”。
刊登內容,應該經受訪者同意,尤其是帶有負面意涵的報導;在採訪過程中,也應該替在受訪者的立場著想,事實被報導出來後,沒有任何正面意義,反而對當地人造成傷害,這樣的新聞還有什麼價值?新聞不是小說,也不是報導文學,用這種刻意填入的神秘色彩來吸引讀者,似乎有點多餘。
地名,可以譯介成人想像的投射,甚至幾乎確定了自身的存在;茂安,在她們的語言裡,意思是 受到恩典的地方。
留言列表